|
【工业4.0】亚洲最大塑钢带企业新兴利,产品拉力可达1吨 |
【gongye40】2017-11-8发表: 亚洲最大塑钢带企业新兴利,产品拉力可达1吨 打开佛山市南海新兴利合成纤维有限公司的官网,一张很有意思的图片映入眼帘:一根绿色的打包带拉住意大利比萨斜塔,防止其倾覆。这幅颇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意思很直白——新兴利生产的打包带很坚韧,连比萨 亚洲最大塑钢带企业新兴利,产品拉力可达1吨打开佛山市南海新兴利合成纤维有限公司的官网,一张很有意思的图片映入眼帘:一根绿色的打包带拉住意大利比萨斜塔,防止其倾覆。 这幅颇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意思很直白——新兴利生产的打包带很坚韧,连比萨斜塔都拉得住。虽然表现形式有点夸张,但新兴利打包带的性能确实在同行中出类拔萃。 从1994年成立至今,短短20多年的时间,这家设立在丹灶镇的民企已连续12年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其生产的塑钢带占据了国内行业市场超过60%的份额、省内行业市场85%的份额。 以生产塑钢带起步,如今新兴利开始发力包装机械。而公司内部,还成功完成了传统制造业向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的转型,以智能化改造,加速迈向“工业4.0”。 自主研发拉力达1吨的塑钢带 新兴利总经理谢志江的父辈,在上世纪80年代就做起了矿泉水瓶生意。1994年,和香港股东合资办起了新兴利,生产涤纶纤维。毕业进入工厂后,谢志江一直钻研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再生行业。他用化纤做过水鸟被。在纤维里添加粉末,制成保暖内衣。开发出防菌纤维,生产防非典口罩等。 2004年,谢志江自主研发出pet塑钢带后,将化纤厂等业务砍掉,专心进军打包带市场。 在市场的思维惯性中,塑料材质的打包带在拉力上肯定不如钢铁制的打包带。为了造出能取代钢带的高强度塑钢带,新兴利在研发初期投入了大量资金,成立佛山市pet技术工程中心,通过生产配料间的不同剂量调试、增粘材料的筛选和试验,以及抗脆裂性能的提升,最终成功开发出了“钉刺不裂,手撕不开,焊接口牢固”的纳米耐撕系列塑钢带,拉力可达1吨。 “这种具有高科技附加值的塑钢带在当时堪称行业唯一。”谢志江说,该公司生产的塑钢带已通过sgs质量认证和全球最高标准的美国铁路部运输aar认证,荣获颁布全球独立编号“aar—67”。 打包带属于工业品的耗材,国外同行普遍使用石油产品,既不环保又高成本。而新兴利以自有技术,将回收的矿泉水瓶改性、增韧做成高强度的塑钢带,成本低廉还环保。“用我们生产的塑钢带替代钢带进行打包,安全高效,环保美观,还可以节省50%的成本。”谢志江说。 新兴利目前是亚洲最大的塑钢带生产厂家,拥有4条“一机出十带”全自动生产线,日产量达80吨。国内同行中,较大规模的日产量仅有20—30吨。 新兴利塑钢带正逐步替代钢带,渗透到木业、钢铁、化纤、棉花、建材、电子电器等各大行业的包装环节中。其客户群体中有60多家上市公司,陶瓷行业的蒙娜丽莎、新中源,造纸行业的太阳纸业,铝业行业的中国铝业,玻璃行业的南玻等企业都是新兴利的客户。 智能包装机械“造福”客商 2008年金融危机后,很多传统制造企业在市场需求下降、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效益下滑、环保政策收紧等因素的倒逼下,进行转型升级。而新兴利则不同,“我们的产品行业跨度很大,应用范围很广,需求刚性很强,经济周期不敏感。金融危机我们没有感觉到,当时我们还在扩产。” 谢志江表示,行业的特点以及自身产品的强劲竞争力,帮助新兴利赢得了市场。7年前,新兴利的年销售额已经突破亿元。近几年,新兴利销售额一直保持30%—50%的增长。 经过多年的行业经验积累,不但在塑钢带的研发、制造、生产销售上取得成功,还在包装机械研发上取得突破。 2013年,新兴利推出的品牌包装流水线方案:“烧结砖后道包装流水线”及“蒸汽加压砖后道包装流水线”,走进一批砖头企业,将包装机械的实在效益载入到各大砖头企业中。 2015年9月10日,首届中国(广东)“互联网+”博览会在佛山举办。其中,机器人展馆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机器人制造商前来参展,包括发那科、库卡、安川等著名机器人品牌。新兴利作为佛山的智能机械制造商代表之一,参展其中。 新兴利展出了已经发展成熟的砖头捆扎机以及最新研发的通用型捆扎机,为制造业从传统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模式向数字化、无人化、智能化方向革命再次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在2015年10月举办的广交会上,新兴利携最新研发的包装机械及口碑产品高强度打包带亮相。虽然参展商众多,竞争也比以往激烈,但新兴利的摊位门庭若市,众多客商主动上门咨询和索取资料,其中不乏来自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外客商。仅是广交会几天时间里,该公司意向成交额就超过千万美元。 据会后统计,新兴利的摊位咨询人流量超包装同行的60%,力压同期参加广交会的各包装同行,再次稳坐品牌巨头宝座。 加速智能化改造迈向“工业4.0” 在新兴利的车间里,三条流水生产线并列而行。随着自动化仪器精细操控,一条条包装带逐渐成型,各项实时生产数值通过监控仪器收集上传至云端服务器,最终呈现在中控室的电脑监控屏幕上。每一条生产线只需要1个人负责,对生产流程进行观察和调整即可。 谢志江认为,只有组建独立的研发力量,才能把握创新驱动的主动性,于是在2011年组建了一个由50人组成的独立研发部,从硬件、软件等方面对新兴利生产车间进行无人化改造,迈向“工业4.0”。 例如,软件部门针对市面上erp系统中95%的软件模板不对企业开放的问题,专门研发了一套信息化系统,包括车间信息化系统和后勤信息化系统这两个独立系统。 与此同时,硬件部门用6个月时间解决了无线芯片,成功将车间信息化系统所产生的生产信息上传到云端服务器,再实时显示到普通电脑和智能面板上。 谢志江说,由此形成的庞大数据库迅速提升了车间工艺优化速度,从过去大半年到一年才会有进步,到现在按照数据指导进行调整,2—3天就会出现小进步。 过去几年间,新兴利生产车间从原来的180多人减少到60人,但产量比之前翻了3倍,成品率从原来的85%提升到目前的97%。 在自我试验的同时,公司希望能为上下游企业提供流程再造。新兴利的客户多为陶瓷、胶合板、造纸等流程行业,不比大企业在智能化改造上的一掷千金,中小企业对智能化改造则抱着一种试探心态。“我们就是想让中小企业看到,我们这样一个塑料企业都可以做成数字工厂,为什么他们不可以?”谢志江说。 ■记者手记 智能生产关键在软件 打包带很不起眼,如果网购的东西稍大一点,商家很可能就会扎着几根打包带寄过来。然而,就在这个一般人不会多看一眼的产品上,新兴利却做出了新高度。而且,新兴利还把自己的生产车间作为试验场,实现了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的升级。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尤为可贵。 在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机器换人被视作一个重要的手段。然而,“工业4.0”并不只是简单的“机器换人”,要实现生产智能化,不仅要做硬件,更要做软件。 在新兴利车间,需要监测的数据,通过数字式传感器抓取,被传送至电气技术层面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再通过制造执行系统传送至车间唯一的工控机上,随后由双保护光纤将数据双向传送至云服务器,与企业资源规划数据进行连接交换。这其中命令的下达、步骤的控制都由核心控制器工控机完成,这就是整个生产流程的“大脑”,也是智能生产的关键所在。 在谢志江看来,中国的工厂,使用数字化软件技术,结合精益生产管理技术、机械硬件、电气技术,可以探索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新一代生产方式。这或许可以成为传统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尝试方向。 ■企业金句 我们就是想让中小企业看到,我们这样一个塑料企业都可以做成数字工厂,为什么他们不可以? ——佛山市南海新兴利合成纤维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志江 瓷砖相关 工业展工业基地工业经济,本资讯的关键词:工业4.0传统制造line包装机械最大塑钢新兴亚洲 (【gongye40】更新:2017/11/8 17:02:48)
|